工信部就智能網聯汽車組合駕駛輔助相關標準徵求意見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組合駕駛輔助系統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此舉標誌著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再進一步,旨在規範行業技術發展,提升駕駛輔助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組合駕駛輔助系統(Combin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 CDAS)已成為行業關注的重點。該系統通過融合多種傳感器和算法,實現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制動等功能,大幅提升駕駛安全性和舒適性。然而,由於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各廠商系統性能參差不齊,亟需通過標準化手段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一、徵求意見稿主要內容
工信部發布的徵求意見稿主要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組合駕駛輔助系統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和評價指標展開,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項目 | 技術要求 | 試驗方法 |
---|---|---|
車道保持輔助 | 系統應在車速≥60km/h時穩定保持車道中心線,橫向偏移≤0.3m | 在標準測試道路進行直線、彎道工況測試 |
自適應巡航控制 | 跟車距離可調,最小跟車時距≥1s,加減速平順性≤0.3m/s² | 採用目標車模擬器測試不同速度下的跟車性能 |
自動緊急制動 | 對靜止車輛識別距離≥100m,制動減速度≥6m/s² | 使用標準測試假人及車輛進行多場景測試 |
人機交互界面 | 系統狀態顯示清晰,警告信號響應時間≤0.5s | 通過駕駛員模擬測試評估界面友好度 |
二、行業反響與專家觀點
徵求意見稿發布後,引發行業廣泛關注。多家車企表示,將積極參與標準制定工作,推動技術升級。業內專家認為,統一標準的出台將有助於解決當前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存在的以下問題:
1. 功能命名混亂:各廠商對相似功能使用不同名稱,容易造成消費者誤解;
2. 性能差異大:部分系統在復雜場景下表現不穩定,存在安全隱患;
3. 測試方法不統一:缺乏可比較的測試數據,影響消費者選購決策。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專家指出:“此次標準徵求意見體現了‘安全為先’的原則,特別是在系統失效保護和冗餘設計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這將顯著提升行業整體安全水平。”
三、國內外標準對比
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制定工作與國際保持同步,部分指標要求更為嚴格。下表對比了國內外主要技術標準:
標準項目 | 中國征求意見稿 | 歐盟ECE R157 | 美國SAE J3016 |
---|---|---|---|
適用級別 | L2級及以下 | L3級以下 | L1-L5全級別 |
最小跟車時距 | ≥1.0s | ≥0.8s | 無強制要求 |
緊急制動測試場景 | 12種 | 8種 | 10種 |
系統響應延遲 | ≤100ms | ≤150ms | ≤200ms |
四、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此次標準徵求意見將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生深遠影響:
1.技術門檻提高:部分研發能力較弱的企業可能面臨淘汰,行業集中度將提升;
2.測試認證需求增加:第三方檢測機構將迎來發展機遇;
3.供應鏈重塑:高性能傳感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地位將進一步鞏固;
4.消費者信心增強:統一標準有助於消除用戶對智能駕駛安全性的疑慮。
據行業預測,到2025年,我國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標準化工作的推進將為這一市場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五、後續工作安排
根據工信部工作部署,標準徵求意見將持續至2023年12月底。下一步,工信部將:
1. 組織行業專家對反饋意見進行整理分析;
2. 開展補充試驗驗證工作;
3. 適時召開標準審查會;
4. 計劃於2024年上半年發布正式標準。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各界可通過工信部官網提交意見建議,共同推動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
查看詳情
查看詳情